【竹行教育·共生教研】专家抓宏观理论引领,教师探课改实践之路 ----南通市竹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报道(五)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9日 点击数: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南通市“十二字十二条”课改要求,扎实推进开发区“慧学”课堂建设,10月27日上午,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全体研训员在杨苏主任的带领下,走进竹行中学课堂,为一线教师把脉课堂教学。

   近年来,学校一直在积极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们大胆实践,努力改变课堂生态。但随着实践的层层深入,随之而来的困惑也逐渐浮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调研指导及时为我们进行指导引领。研训员们听取了九节随堂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门学科。老师们都课前下发了导学单,让学生有效先学,勾连旧知,激起兴趣;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大胆质疑,互动交流,碰撞提升。老师们精心准备课件,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限时讲授,引导互学,以求帮助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学习目标。

老师们限时讲授

学生合作探究,踊跃展示

研训员及老师们认真听课

听课结束后,研训员们分学科与上课老师进行客观、坦诚的沟通交流。研训员们认为,五个学科九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老师们课堂中既注重夯实学生学科基础,又散发出浓浓的课改味道,导学单设计、课件的制作都体现课改细节,对学生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展示也更加自然;但课堂中的提问设计还要更精准,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要及时点拨,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杨苏主任及研训员们与我校的沈明明校长、陈达主任和陆海燕主任就如何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慧学”课堂进行了深入探讨。杨主任充分肯定了我校课改方向的正确性,也肯定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改革的探索精神。杨主任提出课堂教学改革要扎根学科本质,提升学科素养,一定要活学活用,根据实践经验多总结研究导学单的设计和运用,课堂中每个合作互动的活动一定要有意义和有意思,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让小组成员真正动起来,让小组活动真正活起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此次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调研指导能高屋建瓴,从大处着眼,有效地帮助老师们解决了课改过程中的新问题。全体竹中教师在学中研,在研中学,定会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稳健。

                                        【图文:杭珏  / 编辑:张鑫羽   / 审核:黄伟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