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节,行致远(一)——多元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0日 点击数:

编者按:

五十年书香翰墨,五十年风雨沧桑,五十年薪火相承,竹行中学始终以服务区域、造服社会为己任,科学管理、严谨治学,外树品牌、内炼素质,坚持多元发展,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回眸五十载,卓然不凡;展望新未来,信心满怀。竹行中学在未来的征途上,将继往开来,传薪继火,开拓创新,为办现代化优质强校而不断努力!

自即日起,学校将以“竹之节,行致远”为主题,连续推出六期专题报道,集中推介学校近年来在办学思想、校园建设、师资队伍、教师发展、教学改革、德育文化六个方面的系列成果。

(一)多元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南通市竹行中学始建于 1968 年8月。1993年1月,南通县撤县建通州市,学校更名为通州市竹行初级中学。2001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学校更名为南通市竹行中学。

2013年5月,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政策,打造开发区初中教育升级版,南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投资6000余万元再次异地重建竹行中学。新校区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实验、图书、体育等七幢建筑。功能区划分更加科学、周全,教育设施设备区内领先。2014年9月,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福建省军区原政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南通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陆凤彬将军欣然为我校题写校名。

陆凤彬将军题写校名

学校师资队伍精良。现有江苏省教学名师 、正高级教师1 名,南通市和开发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 30 余人,覆盖所有学科。

学校青年教师团队

学校重视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和谐发展策略”,在管理中追求和谐,着力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深入实施“管理创新策略”,在人文管理中制度约束,用正确的思想引领和管理学校;深入实施“锻造名师策略”,在校本培训中催生骨干,走教师发展推进学校质量提升之路,教师在省市区教学竞赛中屡屡斩金夺银;深入实施 “质量立校策略”,聚焦课堂,针对生源实际,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探索,着力增强教育教学的综合实力,中考成绩连攀新高,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

学校课程项目获评省课程基地建设优秀项目

发展中的竹行中学正以“校本德育、师本教研、生本课堂”体系构建为抓手,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开发区“家门口的好学校”。

 
  竹 中 名 片

 

校徽:

校徽整体为圆形图案,上为中文校名,下为英语。中间是篆体竹字变形,犹如两个并肩前行之人;其下是Z(竹的拼音)变形字,像一本翻开的书。全图采用绿色及暖色调。意为全校师生务必携手努力,加强学习,遵循教育规律,走和谐发展之路,则学校一定会早日振兴。

办学理念:竹之节 行致远

取前两字则为竹行。竹之节的节指气节、拔节,意为全体师生不仅要有竹之正直、谦虚的品质,还要努力提高,犹如竹之拔节。行致远则一为宁静致远之意;二有力尽所能,努力达到自己最高水平。意为学校、教师、学生都要奋力拼搏,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通过努力争取实现自己最大可能的成功。

校训:自强不息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校风:崇德求知 健体创新

崇德 就是崇尚高尚的道德,德是一个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如广厦之基石。

求知 就是学习知识。对知识的渴望无疑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人更新自己的储备的根源,求知之心如水之不竭。

健体 就是强健身体,“体”人本也,使人们一切活动的保障,如楼之梁柱。

创新 就是在已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是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是知识不断进步的源泉。

先做人再治学,德之为先;身强才载得起志远;思学勤问,方不殆不惘;求知与创新并行才能学以致用。

教风:博学善导 厚生乐教

“博学”出自《论语 雍也》,意思是为学要广泛涉猎,以达到知识渊博、学识丰富、学问广博精透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需要虚心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可见博学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教师,要精通本业,旁涉其他,博古通今,涵盖中外,这样才能真正传道,授业,解惑。况且,现在知识更新之快,为师者绝不能以昨日之学问教今日之学生。学高为师,非博学无以为师。

“善导”是《学记》中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善导即善于引导,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为人,引导学生成功。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相机点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授之以渔。 “善导”不单指传授知识有方,真正的良师总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精心培育德才兼备的益世之才。

“厚生”出自《尚书·大禹谟》,厚有尊重、关爱、厚待之意;“厚生”,就是要求教职工要关爱学生,要对学生尊重、理解、赏识、信任、关爱。爱是教育的根基,爱生才能育人。“厚生”是教师的使命,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目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厚”还有思想成熟、基础扎实、能力增强之意,简言之就是“使生厚”。

 “乐教”源自《论语·述而》,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倡导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事业来做的良好心态。乐教重点在乐,体现了教师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职业理念和人生追求。教风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突显出现代的人文关怀和人本精神;既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又宽以爱人,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充分体现出教职员工甘于献身教育事业的风范和爱校、爱岗、爱生的情怀。

学风:笃学好问 知行合一

笃学好问:“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态度,旨在倡导“学而不厌”、终身学习的风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勤思好问、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这也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学态度的良好开端。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